明永乐皇帝时期故宫的大火是“天灾”吗?

朱棣
紫禁城中央宏大庄重的三台上,曾经矗立着恢弘壮丽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
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皇帝朱棣下诏营建北京宫殿,后来历经十多年的准备和五年的集中营造,到十八年年底,北京城的中央终于建起了一座新的紫禁城,比他父亲朱元璋修建起的南京宫殿更加宏大。于是,永乐帝下诏正式定都北京。大明王朝的政治重心就此移至朱棣的“龙兴之地”了。
永乐十九年的正月初一,永乐帝在礼官和仪卫的护拥下,来到新落成的奉天殿中,升上御座,在一片金碧辉煌中接受百官和诸国使臣的朝贺,并且大宴群臣。志得意满的永乐帝还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他盛大的船队再次出使西洋。
阴历四月,北京正是夏初的雷雨季节,高耸在皇宫中央的奉天殿虽然傲视京城,但却上接风云,因此成为雷电最近的袭击目标。四月初八这天,奉天三大殿真的起火了,那时的三大殿比现在的更宏大,殿之间距离也更近,而大殿与两旁庑房都是以华美的斜廊连接,还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防火墙,所以火势顺廊庑很快烧成一片,至尊的三座大殿顿时成了壮观的火场。炽烈的火光映亮了京城远近一张张震惊的面孔。
崭新而辉煌的三大殿转瞬化为废墟,这样的灾难在古人看来必定是出于上天的警惩。面对三台上触目惊心的惨景,永乐皇帝痛定思痛,他下诏请群臣直言朝政过失,又下诏免除各地拖欠的钱粮赋税,停止用于营造的买办并施行赈济灾贫等惠民措施。火灾九天之后就是皇帝的生日,也谕令不许举行庆贺了。但在群臣纷纷上书提意见中,对于迁都的非议借机四起。午门之外,大臣们为迁都的对错分成两派掀起大辩论。这使永乐皇帝大为恼火,他接受了很多批评意见,但唯独打击反对迁都的声音。在这位刚强的皇帝的铁腕下,迁都之争又渐渐被平息下去。
奉天殿火灾造成的政治危机过去了,然而三台上的大殿废墟给永乐皇帝朱棣心中笼罩的巨大阴影依然不能散去。此后,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他除了勤勉地到奉天门外御门听政,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御驾北征蒙古的行营中。三年后的初秋,一代雄主朱棣在班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距离他的北京还有七百里的路程。
相关文章:
- [历史焦点]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 [历史焦点]汉魏时期皇帝禅位:儒家“天子让贤”国家理想的实现
- [历史焦点]在位31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算是昏君吗?
- [历史焦点]历史上的故宫建筑为何频发火灾?
- [历史焦点]说说“草根皇帝”刘备如何招揽人才?
- [历史焦点]浅谈“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字之差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 [历史焦点]中国哪个朝代的皇帝平均年龄超过50岁?
- [历史焦点]第二十二期:司马懿老谋深算却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东晋皇帝并非司马一族
- [历史焦点]第三期:三国时期越嶲夷王高定后人竟然世袭宰相职位
- [历史焦点]第五期:一位影响了历史的人物:佟养正
相关推荐:
- [历史焦点]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 [历史焦点]汉魏时期皇帝禅位:儒家“天子让贤”国家理想的实现
- [历史焦点]在位31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算是昏君吗?
- [历史焦点]历史上的故宫建筑为何频发火灾?
- [历史焦点]说说“草根皇帝”刘备如何招揽人才?
- [历史焦点]浅谈“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字之差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 [历史焦点]中国哪个朝代的皇帝平均年龄超过50岁?
- [历史焦点]第二十二期:司马懿老谋深算却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东晋皇帝并非司马一族
- [历史焦点]第三期:三国时期越嶲夷王高定后人竟然世袭宰相职位
- [历史焦点]第五期:一位影响了历史的人物:佟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