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7年历史年表 公元267年历史大事 公元267年大事记
- 中文名
- 267年
- 外文名
- 267 A.D.
- 农历
- 丁亥年
- 年代
- 宝鼎二年
- 历史事件
- 孙皓造昭明宫
- 历史事件
- 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267年简介
晋武帝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晋禁星气、在纬之学。吴造昭明宫,二千石以下官均入山督伐木,功役浩大。左丞相陆凯、中书丞华檄谏,不听。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267年历史纪事
267年司马炎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春季,正月丁卯(疑误),晋武帝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诏令中说:“近代每当立太子,必定大赦天下。如今世事的盛衰变化将要走向清平,应当表示出喜好与憎恶,使百姓断绝绕幸的希望。曲意地赐以微小的仁爱,为朕所不取。”于是不赦天下。
267年孙皓造昭明宫
夏季,六月,吴主兴建昭明宫,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都亲自进山督促伐木。大规模地开辟苑囿,兴建土山、楼台,极尽才艺工巧,工程、劳役的花费以亿万计算。陆凯进谏劝阻,也没有用。中书丞华核上疏说:“汉文帝时,九州安逸,唯独贾谊认为,当时的局势就如同在燃烧着的柴堆上睡觉。现在,强大的敌人占有九州之地,拥有一多半民众,计谋着想要吞并我国,不仅仅是汉代时的淮南王、济北王而已。和贾谊的时代相比,哪一个局势更加紧迫?现在国库空虚匮乏,编入户籍的平民,失去谋生的常业,而北方的晋国,积蓄粮食,休养民力,一心一意地谋取东南。另外,交趾陷落,岭外一带不稳固,我们前后都有仇敌,首尾布满威胁,这正是本朝危难的时刻。如果舍弃当前紧迫的事务,尽全力于营造,一旦有意料不到的战乱发生,就要丢下营造之事而响应烽火告急,驱使积怨之民奔赴利刃相接的战场,这便是强大的敌人所乘机加以利用的机会。”当时吴国民风奢侈,华核又上疏说:“现在事情很多而劳役繁杂,百姓贫苦而民俗奢侈,各种工匠制做无用的器物,妇女的打扮华丽浮艳,互相仿效,以唯独没有自己为耻。兵士、平民之家,也在追逐流俗,家里没有一锅米、一石粮的储蓄,出门却穿着丝织的鲜丽服装;上没有尊卑等级的差别,下却有耗财费力的损耗,想得到富裕丰足,岂能够实现?”这些话吴主一概听不进去。
267年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泰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267年孙皓祭父
吴主任命孟仁署理丞相事,侍奉吴主车驾向东迎其父文帝神灵到明陵。路上使者来往不绝,敬问神灵的日常起居。巫者声称见到了文帝,其服装、面色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吴主又悲又喜,在东门外迎拜。等到把文帝的神灵迎进祖庙,接连在七日之内拜祭子三次,安排了各类歌舞艺人,白天黑夜地娱乐。
267年文化纪事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
此碑立于吴天玺元年(267)。吴末帝孙皓为造成天命归吴的对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此石。石在江苏江宁天禧寺、圆幢形,环而刻之,宋前石已断三段,故有"三段碑"之称。宋时曾移至江宁府学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校官毛藻印《玉海》不慎失火,此石毁。图为明代拓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文传为皇象书。以隶法入篆,起笔见方而收笔尖锐。字势奇伟,开悬针篆一路,于后世书坛颇有影响。魏晋时,隶书走着汉末程式化的老路,正书和草书逐渐发展成熟,篆书仍在某些场合出现,但已有古体,在各种书体交相发展中,《天发神谶碑》是别开生面的。带有周秦遗意的诡奇的书风。
相关文章:
- [历史年表]公元17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7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74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0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04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4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4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1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1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1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3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3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3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484年历史年表 公元1484年历史大事 公元1484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580年历史年表 公元1580年历史大事 公元158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598年历史年表 公元1598年历史大事 公元159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432年历史年表 公元1432年历史大事 公元1432年大事记
相关推荐:
- [历史年表]公元17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7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74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0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04年历史年表 公元1704年历史大事 公元1704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712年历史年表 公元1712年历史大事 公元1712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38年历史年表 公元1638年历史大事 公元163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6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6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627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484年历史年表 公元1484年历史大事 公元1484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580年历史年表 公元1580年历史大事 公元1580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598年历史年表 公元1598年历史大事 公元1598年大事记
- [历史年表]公元1432年历史年表 公元1432年历史大事 公元1432年大事记
- 公元184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6年大事记
- 公元186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8年大事记
- 公元188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9年大事记
- 公元18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56年大事记
- 公元188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8年大事记
- 公元182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4年大事记
- 公元19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7年大事记
- 公元188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1年大事记
- 公元1914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4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4年大事记
- 公元18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3年大事记
- 公元191年历史年表 公元191年历史大事 公元191年大事记
- 公元180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0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00年大事记
- 公元15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5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547年大事记
- 公元18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年大事记
- 公元187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0年大事记
- 公元184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3年大事记
- 公元186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2年大事记
- 公元164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4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44年大事记
- 公元1656年历史年表 公元1656年历史大事 公元1656年大事记
- 公元1664年历史年表 公元1664年历史大事 公元1664年大事记
-
公元186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6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66年大事记
-
公元189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7年大事记
-
公元1830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0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0年大事记
-
公元182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7年大事记
-
公元1923年历史年表 公元1923年历史大事 公元1923年大事记
-
公元1942年历史年表 公元1942年历史大事 公元1942年大事记
-
公元182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1年大事记
-
公元189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5年大事记
-
公元187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7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75年大事记
-
公元1835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5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5年大事记
- 公元1841年历史年表 公元1841年历史大事 公元1841年大事记
- 公元188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8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82年大事记
- 公元1822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2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2年大事记
- 公元189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9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96年大事记
- 公元1834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4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4年大事记
- 公元1819年历史年表 公元1819年历史大事 公元1819年大事记
- 公元1826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6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6年大事记
- 公元1828年历史年表 公元1828年历史大事 公元1828年大事记
- 公元1837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7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7年大事记
- 公元1833年历史年表 公元1833年历史大事 公元1833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