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废后原因(2)
于是,宰相和台谏官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孔道辅、范仲淹等人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他们质问吕夷简:“为什么劝皇上效法昏君作为废除皇后,这难道不是自毁明君形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吕夷简顶不住众多人的质问压力,只好说“这是皇帝的意思,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其实,孔、范等人也明白,吕夷简虽说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主要是皇帝的想法,所以只能去说服皇帝。
而吕夷简却私下怂恿皇帝,说是台谏官们想要闹事,破坏了和平,应该贬逐。于是宰相和台谏官们的战火彻底的点燃了。最终,孔道辅贬至泰州,范仲淹贬至睦州,宋仁宗和吕夷简联手的强行压制下,郭皇后被废除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宰相与台谏之间的相互制衡
不得不说,在宋仁宗废除皇后的事件中,吕夷简是个厉害的角色,不仅站在了权势最大的皇帝一边,过程还毫发无损,可以说是坐收了渔翁之利。在孔、范等人被贬逐了之后,借此机会使自己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条条道道无不充分体现了吕夷简的老辣和精明,因此,这也是朝廷中两派势力两极化的表现。
宋朝建立以后,上任的帝王都有相应的措施强调君权,而大大削弱宰相的权力,所以利用台谏对相权进行制衡。台谏就是指台官和谏官,在宋朝的时候,他们既可以监察和弹劾百官又可以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所说的“台谏合流”的现象。
而吕夷简正是宰相之首,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起,一直到后来刘太后去世,便辅佐宋仁宗处理朝中相关事务,在一定程度上说,他对宋朝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说,他能在废后事件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还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作为废皇后事件的提议者,还因为早年的时候,郭皇后在宋仁宗面前大吹枕边风说:“吕夷简只是觉得现在刘太后病逝,他失去了可以依仗的人,趋炎附势罢了”,之后宋仁宗便罢免了他。尽管,后来吕夷简重复相位,却也怀恨在心,因此也愿意顺着皇上的意思当第一个进言废后的人。
其实,能当上一国之主的宋仁宗自然也是这些看得明明白白,害怕宰相的权力过大,所以皇帝一边受命吕夷简当证人废后,另一方面知道台谏等百官会牵制这个废后的决定,中间让他们针锋相对,相互制衡,皇帝只在意他最后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可以说,从那以后宰相和台谏就是宋朝中的两股强大却相反的势力,而宋仁宗废除皇后的事,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之间的争斗。因为台谏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宰相,其实,宰相与台谏双方的争斗不管是哪方赢,最后的胜利者都是皇帝。从这一次的废除皇后事件来看便可知道,刚开始选择宰相吕夷简来当郭皇后事件的证人,最后以此来堵住台谏的上书撤回废后的决定的不满。
结语
总的来说,宋仁宗在一怒之下废除郭皇后的决定,不是冲动使然,背后的原因是后帝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宰相和台谏相互制衡的一个结果。而宋仁宗“废后”,他只是通过此次爆发事件,告知朝中众臣,他现在才是宋朝执掌大权之人,他不再事事受制于刘太后,从而建立自己的帝王权威。
但是,因为此次的废后事件,也更加地激化了宰相和台谏官的暗中斗争,所以导致了后来宋朝“朋党之争”的局面,对宋朝的朝中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