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年号多的原因
年号是中国古代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肇始于汉武帝时期,以后形成制度。自从有年号开始,就因国家大事、天降祥瑞或者皇位更替等伴随着改元。在两宋存在的320年间,使用年号最多的就是宋仁宗,足足有九个之多,宋仁宗的年号之多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能排到第五位。那么,宋仁宗为什么有这么多年号呢?
首先与他的继位背景有关。宋仁宗继位时,年仅13岁,当时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大臣们为了取悦太后,玩起了文字游戏。“天”字可以拆开为“二人”,皇帝和和太后又是圣主,从中撷取“圣”字,组成了“天圣”的年号,意思是“二人圣”。天圣年号总共用了十年,刘太后渐渐进入垂暮之年,宋仁宗君臣为了哄老太太开心,改元明道。
“明”在文字里的解释是“日月并”,大宋的江山由皇帝和太后共同掌控,正好与之前年号“二人”吻合。想到这里,宋朝的文人是不是很有文化呢?只可惜的是,明道二年,刘太后就病逝了,皇权从此由宋仁宗一人掌控。
宋仁宗年号多的另一个原因与邻国有关。“明道”二字犯了北方邻国-辽国的忌讳,自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互相避免触动对方的忌讳,因此明道年号仅仅用了两年,就改元为景祐。当时的宋朝正连年遭遇大旱,农业歉收,民不聊生,景祐这个年号取吉祥之意,希冀老天爷保佑大宋江山风调雨顺。
景祐年号用了五年,因为宋仁宗的郊礼改元宝元,郊礼是皇帝祭祀天地的国家大事,为了吉祥如意,因而改元。宝元年号使用时间也不长,改元当年,李元昊创建西夏,宋朝又添了一个新的边患,朝廷恨屋及乌,对这个“元”字也恨不待见,马上改元康定,这也蕴含祈求吉祥的含义。
第三个原因则是祈求吉祥,除了上面提到的景祐和宝元,大臣们对康定这个年号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两个字通常是谥号,用来做年号很不吉利,因此改元庆历。庆历这个年号使用了九年,随着宋朝再度发生大旱,尤其是最为严重的河北,百姓“死者十八九”,朝廷改元“皇祐”,希望黄天能保佑北宋安定。
皇祐六年四月,发生了日蚀,这在古代看来是一个相当不详的现象,朝廷当即改元至和,用来祈求天下平安。也许是出于对日蚀的恐惧,或许也因为其他原因,宋仁宗在至和三年染上重病,生命垂危,很久之后才死里逃生,为了祈祷皇帝身体健康,宋朝又一次改元嘉祐。这次改元仿佛在冥冥之中起了作用,宋仁宗健康地继续在位8年,在54岁那年驾崩,他的年号变迁也就止于嘉祐了。
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第四个原因,那就是宋仁宗超长的在位时间,他总共在位42年,在两宋时期的皇帝中是最长的,这为他的多次改元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作为一个标准的守成之主,宋仁宗给人的印象除了他的年号外,还有他善待士人,宽仁简朴的作风。《宋史》中这样评价他:“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