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武则天禅位的人物介绍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他上书要求武则天禅位却没被杀头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要求武则天禅位的人物介绍
苏安恒,唐朝时期的一位博学之士,被史书赞誉为“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长安元年(公元701年)8月,苏安恒上书《请复位皇太子疏》。这封奏疏主要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首先,他认为武则天已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对她的健康和国家的安泰不利。与其如此,不如将皇太子继位,让她享受天年。其次,他主张将武氏诸王降为公侯,让他们过上闲居的生活,同时,他还主张将二十多个姓李的子孙封为王。苏安恒似乎以武则天死后武氏诸王将在政治上处境尴尬为威胁,这顶帽子相当于给了武则天一些压力(《全唐文》)。而武则天在面对这封奏疏时,却选择了召见苏安恒,赐予食物并慰谕他,然后将他遣散了(《资治通鉴》)。
在次年5月,苏安恒再次上书《请复位皇太子第二疏》,并且这次他的措辞更加尖锐,态度更加激烈。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已经衰败,完全是因为武则天贪婪已微弱的李家的功劳。他嘲讽武则天占据皇帝的宝座,就如同“鸠占鹊巢”。他劝告武则天尽快将皇位归还给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尽管苏安恒两次上书,武则天既“不纳”,也“不之罪”(《资治通鉴》)。然而,这两封奏疏却具有分裂意味,使得朝野为之震动。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较早的时期,按照武则天过去以决断伐杀闻名的作风,苏安恒恐怕早已丧失了性命。但是,民心是不可违背的,再加上武则天已近八旬,身体虚弱且多病,对一切事物都更加看得开了些,所以她只能选择袖手旁观了。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份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震动。若在以前,依武则天杀伐决断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些,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他上书要求武则天禅位却没被杀头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