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国丝路巨龙是什么

中国丝路巨龙是什么

日期:2021-08-13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发现大型恐龙化石,相关论文8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此次研究的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科研人员将新发现的恐龙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哈密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用化石命名来纪念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

中国丝路巨龙

名称由来

新的恐龙名称来源于化石产地以及这类恐龙巨大的体型,代表了这类大型恐龙发现在中国新疆哈密,哈密又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以此来纪念自古以来中国连通世界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外形特点

中国丝路巨龙保存了6节关联在一起的较完整的颈椎,分别为第10-15节,单个颈椎的长度在455-540 mm之间,6节颈椎的总长度约3米,是我国山东蒙阴发现的早白垩世师氏盘足龙(体长约15米)对应颈椎平均长度的近2倍,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其鉴定特征包括中后部颈椎的后关节突-横突隔板的侧腹部分叉,椎体-横突后隔板的前部分叉,副突-横突隔板具有发育的腹侧凸缘,中后部颈椎的横突与肋骨的接触面的前后面均收缩等。

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中国丝路巨龙颈椎存在一厚的上突-前关节突隔板和呈下垂状的颈肋,与其它保存颈椎的盘足龙类相比,其颈椎的上突-前关节突隔板的方向、前关节突-横突隔板的方向、颈椎椎体侧凹的发育程度等特征与其它已知的物种存在明显的差别。与中国丝路巨龙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说明这些大型的巨龙类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

多孔椎龙类

多孔椎龙类是蜥脚类恐龙巨龙形类中的一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化石在全球各大陆都有发现。多孔椎龙类大多体型庞大,如阿根廷龙体长超过30米。

多孔椎龙类主要特征包括颈部和前肢较长,至少具有15节颈椎,不同于尾巴极长、前肢较短的梁龙类;牙齿呈棒状,不像腕龙类那样具有勺状的牙齿。

近年来,多孔椎龙类的化石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白垩系地层中陆续被发现和研究报道,其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山东、辽宁、广西等地。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

这是新疆下白垩统地层中首次报道的多孔椎龙类恐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恐龙化石的首次报道。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的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