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为人性格
贾宝玉是红楼梦一书中的主角人物之一,是书中的男一号。那么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有人说贾宝玉是典型的纨绔之徒,正是贾宝玉沉迷于女色之中,一事无成,致使贾家一败涂地。也有人说贾宝玉是一个重情之人,仁爱之人,相较于世人高了不知多少。所以,贾宝玉的为人到底如何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贾宝玉?
贾宝玉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子,被尊称为宝二爷。他是贾府玉字辈的嫡孙,且是贾政一房唯一生存的嫡子,因此备受贾母的宠溺。他如同小姐一般跟随贾母饮食起居。十二三岁时候,移居大观园怡红院中。
他同表妹林黛玉同吃同住,久而久之,心意相通,互为知己。发展出一段纯洁的爱情。最终在家族刻意安排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了。
贾宝玉虽然不像贾珍一般荒唐,但也逃不掉纨绔子弟的标签。他出身富贵,生活上极其奢靡。吃的穿的用的皆是最好的。铺张浪费,是贾府里“安富尊荣”的代表之一。
大夫来给晴雯看病,袭人不在家,贾宝玉吩咐晴雯挑一锭大的给他就是了。贾府财政紧张,作为外人的林黛玉都胆战心惊,贾宝玉这个正儿八经的贾家人却之言“不论少谁,也少不了咱们的”。
更甚至,贾宝玉视读书人为禄蠹,对传统的“文死谏、武死战”的观念提出了批判,厌恶仕途经济。这无疑与当时的社会主流形态是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的。虽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他是正确或者错误的,但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显然是不恰当的,在事实上将贾家置于危险境地,让贾家失去了崛起的机会。于家族而言,贾宝玉丝毫没有责任感和上进心。
贾宝玉行事也多随心所欲。大中午进王夫人正房,见王夫人睡着,调戏丫环金钏,结果被王夫人发觉迁怒于无辜的金钏,贾宝玉扭头就跑,最终导致金钏跳井自杀的严重后果。王熙凤生日当天,心血来潮独自出城到野外去悼念金钏,贾母担心不已,害众人不得安心。随心宠溺丫环们到无底线,致使仆从们心生不公之心,引发诸多矛盾。于个人而言,贾宝玉丝毫没有原则底线。无规矩不成方圆,贾家诸多矛盾,根源也由贾宝玉而生。
无疑,贾宝玉有不好的一面。这一点上,作者曹雪芹已经给出了极其恰当的评价。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顽愚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当然,看待事物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片面地看待。而要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立体地看待。贾宝玉同样有他好的一面。
贾宝玉最起码是善良和重情重义的。他从不仗势欺人,做出伤天害理之事。这与同样身处高位的贾赦、王熙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去妙玉的栊翠庵喝茶,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茶杯脏,就要扔掉。贾宝玉劝说妙玉把茶杯送给刘姥姥,让她可以卖钱来花。贾宝玉此举虽有物尽所用的目的,但却也是他善良的体现。
在那个阶级极其不平等的时代,他突破阶级、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样的观念在当时是极其珍贵和超前的。他善待下人丫环,甚至甘愿当这些年轻女孩们的奴仆,愿意为这些年轻的女孩们去死。他敢纵容晴雯撕扇,敢替彩霞顶罪等。他甚至敢于反抗当时封建桎楛。他憎恶藐视世俗男性,亲近被压迫的女性,实际上是对封建传统的否定和反抗。
但贾宝玉的叛逆和反抗并不彻底,他的思想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封建族权的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有反叛精神,却是依赖他所反叛的封建特权。无疑,贾宝玉又有其好的一面。
那么,贾宝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其实作者在书中第二回,就给贾宝玉设定了人设。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次,贾雨村说天地有正邪二气,正对应于人的大仁和大恶。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若这两种气相互激荡,融合在一起。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贾雨村说“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贾雨村明确说明了,贾宝玉就是正邪二气结合之人。他生于公侯富贵之家,是为情痴情种。他不是仁人君子,也不是大凶大恶。聪俊灵秀又乖僻邪谬,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亦正亦邪,亦好亦坏。作者在一开篇就通过贾雨村之口给贾宝玉设定了这样的人设。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