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邢岫烟人物分析(2)
邢岫烟家中贫寒,父母也都不成器,一直投亲靠友,对邢岫烟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可邢岫烟却能自学成才,此番毅力实在非常人所及,她跟“诗仙”妙玉更有半师半友的情分,能跟“万人不如他目”的妙玉成为朋友,更可见邢岫烟境界之深厚。
岫烟笑道:“我和她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之隔。她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素寒,赁的是她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她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她所授。我和她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第六十三回
即便家庭困难,数十年靠租房子生活,邢岫烟仍注重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一点令人佩服,她能跟妙玉学字,并习得吟诗作赋的本事,这为她后来融入贾府“诗社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邢岫烟在妙玉指导和自己刻苦学习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在诗词上取得成绩,这让邢岫烟的思想超越了她自身的生存环境。平心而论,大部分人跟邢岫烟易位而处,恐怕只会在家中无所事事,等到年龄稍长,便被父母随便找个男人给嫁了,这就算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可邢岫烟却不是这样,即使身处逆境,她仍时刻追寻精神食粮,这一点她跟同环境下的父母双亲完全不同,这也让邢岫烟在面对贾宝玉、林黛玉这些文化人时,不但不生分,反而还有一种找到同道中人的归属感。
有一句话说的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邢岫烟虽外表贫寒,内里却着实有一番丘壑,这一点在跟众人的相处中逐渐显露出来,最先注意到邢岫烟的还是王熙凤:凤姐儿冷眼掂掇,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儿又可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第四十九回
紧接着,平儿见邢岫烟连御寒之衣都没有,觉得岫烟“可怜见的”,于是赶忙找了一件冬衣给邢岫烟送去;探春见众姊妹们身上都带有配饰,唯独邢岫烟没有,便送给邢岫烟一块碧玉佩;邢岫烟在迎春处居住,要应付婆子、丫头们的冷眼,每每要花钱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最后不得已将自己的冬衣典卖,也是薛宝钗主动帮忙,悄悄替她赎了回来......
为何大观园内众人都如此照顾邢岫烟呢?就是因为岫烟为人雅重,品格端方,且能诗会赋,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试想一下,倘若邢岫烟继承了其父母的品性,不学无术,每日只知饮酒作乐,消磨时光,恐怕凤姐儿、探春等人根本不会多看她一眼,更不用说在生活上照顾她了,因此邢岫烟在大观园中赢得的尊重,完全是她自己挣来的。
达观的人生态度,世事洞明的处事境界
若是寻常贫寒女子,生活在奢华糜费的贾府,难免会被眼前的灯红酒绿沾染双眼,可邢岫烟却表现出一种“超世”的境界,笔者认为这跟她与妙玉为友有很大的关系,岫烟从佛家空门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她不在意金钱地位,也没有一般女子所有的虚荣心态,而是以一种“闲云野鹤”的方式在贾府中生活。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中她的诗作《咏红梅花》中窥探她的为人处事:桃未芬芳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浮罗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好一句“浓淡由他冰雪中”,邢岫烟将自己为人处事的智慧均融入这句诗中,一个人一旦思想超越了物质,精神便会得以升华,邢岫烟的经历完全验证了这一点。虽然家境贫困,可她的精神追求让她的眼光不拘泥在“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上,进而自尊自重,以直面厄运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难题,此番境界恐怕在林黛玉、薛宝钗之上。
反观林黛玉,虽聪明伶俐,甚至被曹公称为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可面对贾府内部的尔虞我诈,底下人的闲言碎语,她深受影响,每每以泪洗面,还吟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慨之句。可这些在邢岫烟眼中,都只是小事而已,虽然邢岫烟同样也心中不快,可并未将这些事放在心上,更不会像敏感的林黛玉那样,天天思考这些问题,将自己的身体折磨得愈加衰弱。
笔者将邢岫烟此种人生态度称之为“达观”!
岫烟在贾府遇到的冲突与矛盾,比其他人只多不少,可她总能以达观的心态将这些负面的东西就地消化,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贾宝玉、薛宝琴同天生日,众人说说笑笑,却忽略了邢岫烟也是这天生日,如果是旁人,恐怕早就心生埋怨,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可邢岫烟却丝毫没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跟众人谈笑自若,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生活困苦被逼卖冬衣过活,也不向旁人诉苦,而选择自己默默承受,可见邢岫烟骨子就有孟子那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综上所述,邢岫烟并不羡慕富贵,更没有往上爬的欲望,她以“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心上无任何烦恼牵挂,这样一个善良、大度而又自尊自强的女性,不止在清代,即便是现代,也鲜有人能达到邢岫烟这种境界,她才是整部《红楼梦》中三观最正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安能不配拥有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