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的题裁作品
桃花坞年画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上,有着明显的风格倾向。桃花坞年画前期表现的是江南城市文化,后期则为近代乡村文化。如,早期的桃花坞年画套版印色的比较少,雍正、乾隆年间的桃花坞年画制作,以填彩为主,填彩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平涂,一种是晕彩。
但桃花坞年画也有先用浓淡两种墨套印,然后敷色的。前者如《牛郎织女》、《美人对弈》和《五子夺魁》等,后者如《百子图》、《西湖十景图》和《戏猫图》等。
而到了主要面向农村销售的时期,桃花坞年画只有部分采用晕染的方法,如门神的脸部及一些细部;雕版转为简率粗狂的风格,出现了优美的装饰意味的变形和富有夸张装饰意味的色彩。这时桃花坞年画的色彩有着强烈的对比,除三原色外多采用紫、红、桃红、深紫和朱红等鲜艳而明快的颜色配色,充满了热情的活力、明快简朴。
桃花坞年画的题材主要有如下几类:
1、祈福迎祥,如《和气致祥》、《天官赐福》、《万宝祥瑞》、《花开富贵》、《福寿双全》、《八仙庆寿》、《金鸡报晓》等;
2、驱凶避邪,如《门神》、《灶君》、《关公》、《钟馗》、《姜太公》、《张天师》、《张仙》等;
3、时事风俗,如《法人求和》、《苏州火车开往吴淞》、《刘军克复宣泰大获全胜》、《春牛图》、《十美踢球图》、《姑苏报恩寺进香图》、《洋灯美人》、《合家欢》、《黄猫衔鼠》等;
4、戏曲故事,如《杨家将》、《忠义堂》、《西厢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三笑烟缘》、《定军山》、《苦肉记》、《战北原》等。[2]
桃花坞年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美女画、装饰图案画、门画、农事画、儿童、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其中神仙佛像等迷信类画片,内容有门神、灶神,以及所谓“辟邪人物”。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
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雍正后出现的故事戏文画片,范围很广,有古有今,有单张有连续,如《武松打虎》、《花果山》、《定军山》等。风俗画有《玄妙观庙会》、《苏州城内外三百六十行图》等。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今天成了宝贵的地方史料。有些年画富有爱国主义色彩,如《法人求和》、《刘军门大败法军图》等,赞扬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刘永福,可谓较早的政治宣传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