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加冕厅内有哪些装饰
凡尔赛宫中部主殿里18个厅的最后一个厅:加冕厅。
加冕厅(Coronation Room),因里面有拿破仑与约瑟芬皇后加冕盛典的巨幅油画而得名。这里展现了拿破仑征服欧洲后的辉煌时期。
加冕厅得名于墙上大卫1807年一幅名画《拿破仑一世与约瑟芬皇后加冕典礼》
大厅的左边墙壁上悬挂着巨幅《拿破仑一世和约瑟芬皇后的加冕》(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的画像。这幅画像的原作藏于卢浮宫。绘画再现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的盛况。当时,拿破仑在残破不堪的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登基大典时,拿破仑没有让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坐在下图右边、伸出一只手做出祝福手势者】为自己戴皇冠,而是自己取皇冠,为自己和大他6岁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1814年)加冕为皇帝和皇后。
拿破仑穿深红色天鹅绒大袍,里面是金搭扣短外套,脚穿高帮皮鞋。
拿破仑为使欧洲和法国民众信服,请来了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大卫为创作这幅画,请来了大批模特儿,按舞台剧设计了他们的站位,每一位都以肖像画完成,工作量巨大,当时画了两幅,一幅藏在卢浮宫,另一幅就藏在凡尔赛宫。
皇后约瑟芬,戴上皇冠抬起头,满眼含泪向拿破仑微笑。
凡尔赛宫和卢浮宫各有一幅加冕画,两幅画的唯一区别可以简称为“凡红卢白”:皇后身后五个侍从女官的衣服颜色有所不同——卢浮宫那幅全穿白衣裙【见下图】;而凡尔赛宫版的画面里,左面第二个女官穿红,她是拿破仑的妹妹波利娜
第二幅大型油画,是大卫1810年作品《1804年10月5日军队在五月广场向皇帝宣誓》
这是一幅历史画,军队向拿破仑皇帝宣誓效忠,拿破仑授予他们军旗。场面宏伟,军人们群情激奋。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画家以极精致的笔法描绘了众多人物肖像和衣着配饰。
拿破仑皇帝加冕后第3天,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讲,要求军队效忠皇帝,他推行了罗马式敬礼。
军人群情激奋,画面中挤满了繁琐的服饰、耀眼的旗帜。
第三幅大型油画是格罗1806年作品《阿布基尔战役》:
1799年,在英舰护送下,奥斯曼军在埃及阿布基尔登陆,拿破仑军迎战。法军第一轮进攻未奏效,战场暂时处于平静。
这时发生了一个极为意想不到的突变,奥斯曼统领穆斯塔法竞然走出掩体,与其他人一起割下两军阵前法军尸体的首级。目睹这一野蛮暴行,法军暴怒,不等命令、不顾阵型冲了出去。在一片混乱中,法军龙骑兵旅长缪拉率1000骑兵从侧翼快速突击,敌军处于晕头转向之际阵地已被冲垮。法军全线向企图乘船逃跑的敌军冲去,大部份敌军淹死在海里,缪拉当晚晋升少将。
缪拉冲在最前面,一颗流弹打穿了他的下巴,但他继续一路狂飙,直取敌军统领穆斯塔法;
穆斯塔法依仗勇力,持弯刀迎战,刚一交手,缪拉砍下他三个手指,惊得穆斯塔法弯刀落地,缪拉乘势将他擒于马下。
天顶画:安托尼法兰克斯1800年作品《雾月政变的寓言》: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派军队接管政府,解散了元老院。画面中头戴月桂、手拿橄榄枝的法兰西女神,身边的法老象征着法国已征服了埃及,脚下是几个吹着胜利号角的天使,船头的大力神海格立斯披着涅墨亚狮子的毛皮,象征着法国已经战胜了凶残的敌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