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紫苏饮简介
《梦华录》剧中赵盼儿茶艺精湛,在钱塘开的茶铺非常有名气,辗转到了东京,姐妹三人又开起了茶坊。剧中首先出现的茶品“紫苏饮子”,为赵氏茶坊掌柜赵盼儿自制的一绝饮品。只见赵盼儿右手提壶,左手收于背后,茶壶离茶杯三尺远,一起一落间茶水便倒于杯中,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动作轻盈曼妙,看起来赏心悦目,在座的茶客都忍不住称赞叫绝。那么“紫苏饮子”是什么呢?
《梦华录》紫苏饮子是什么?
“紫苏饮子”在古时原名应为“紫苏熟水”,熟水即是古代的饮料。紫苏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紫苏可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
熟水,最早就是指开水,即沸腾以后的水。也指自然形态下放置两天以上的干净水。后用来指煎泡而成的古代饮料、汤点,诗词中多有写到。中药方剂也用“熟水”做名的。
生水在日光下、空气流通处放置48小时以上的干净水称熟水。它是不同于蒸馏水的自然形态下放置形成的。这里的生、熟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熟水基本上和气温一样,没有寒凉之气,一些特殊成分也挥发净尽,可以减少饮、用后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最早的熟水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常喝的“白豆蔻熟水”。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湿脾虚的毛病,于是,她就给自己制作“白豆蔻熟水”饮料,在炎热的夏季当水喝。由于冲泡方式不同,一般又称“点汤”。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词:“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新安郡界中,自有一种竹叶,稍大於常竹,枝茎细,高者尺许,土人以作熟水,极香美可喜。”宋代的熟水在宫廷中也十分流行,当时的翰林院,还曾专门组织御厨、御医对各种口味和功效的熟水进行品评、排名,排在第一的是紫苏熟水。因为紫苏熟水芬芳怡人,而且有治疗胸中滞气的作用。
明代高濂曾在《遵生八笺》中介绍过紫苏熟水的做法:“取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修香收起。每用,以滚汤洗泡一次,倾去,将泡过紫苏入壶,倾入滚水。服之,能宽胸导滞。”由此可见,制备紫苏熟水需要将紫苏叶用火炙逼出其香味,冲泡饮用与茶叶基本上类似,并且都强调了热饮。
这些古代饮料大都采用天然材料制作而成,而且特别重视口感和保健的双重需要。只是古代还没有“饮料”一词,聪明的祖先,把他们喜爱的这些饮料统称为“熟水”。
明代,熟水更是一种受推崇的中药保健饮料,而且由单方变成了复方配伍,祛病保健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的白豆蔻熟水,发展成由白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材料组成的豆蔻熟水。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
清代熟水的种类就更多了。据清宫医案记载,慈禧和光绪的诊病处方中,就常见以甘菊10~15克、霜叶5~10克、鲜芦根5~10克、橘红10克、炒炽壳5~10克为材料的熟水配方。具有明目、消食、化痰、消暑的功效。
后来,熟水又发展成具有各种功效的配方。如草决明熟水,用于明目通便,适合老年人饮用。金银花熟水用于清热解毒,适合夏季饮用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