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有什么含义,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有什么含义,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日期:2023-03-14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端午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带着古宫历史网小编往下看。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喝、饮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

端午节除了全民吃粽子(包括甜粽子和咸粽子)外,长江流域很多地方也有喝雄黄酒的习惯。这个习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

南宋绍兴时期,有一条养了几千年的白蛇和一条青蛇,分别变成了白娘子和小青两个美女。白蛇夫人和小青来杭州西湖游玩时,遇到了书生徐贤。白娘子和徐贤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发现这一点后,镇江金山寺的法海禅师告诉了徐贤真相。徐贤很害怕,要求解决。海禅师说了一个办法,让试着给白蛇夫人喝雄黄酒。晚上,徐贤为白蛇夫人准备了一壶雄黄酒。白蛇夫人已经怀孕了,不能喝酒,但她拒绝了。喝了雄黄酒后,她成了白蛇的原型,把徐贤吓得够呛。

以后各地的人都会在端午节喝雄黄酒辟邪,远离毒虫。

浙江杭州有句谚语,叫“五月五日,雄黄烧酒,庆端午”。每逢端午节,杭州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雄黄酒给家人喝。除了雄黄酒,杭州人还吃鳝鱼、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被称为“黄武”。

江苏高邮也有端午喝雄黄酒的习俗。不喝酒的孩子怎么办?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端午节的鸭蛋》中写道:“用酒和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国王,这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此外,当地还用雄黄制作鞭炮。“点亮后没有声音,但会冒出一股黄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把点着的黄烟扔到碗柜下,说能抽五毒”。

在福建建宁,到了端午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雄黄酒。这种雄黄酒大多是男人喝的。孩子不能喝酒,大人只是把雄黄酒擦在脸上和手心。

因为妇女和儿童不能喝酒,人们用雄黄、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囊,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在古代,雄黄酒的制作有一定的工艺。清代在录中记载:“养雄黄粉,凿蒲根,饮酒,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要先磨成粉。接下来,将普根切成细块,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把雄黄和蒲甘泡在酒里一起喝。

当然,《白蛇传》毕竟是神话,不可能是真的。那么,为什么古人认为雄黄酒可以辟邪,远离毒虫呢?

这是因为古人视雄黄为一种中草药,认为雄黄“能杀万毒,治百害,治百毒,受人称道,虎狼蹲伏时进山入林,避万毒时入江河入水”。端午节期间和节后,由于气温上升,到处都是苍蝇和昆虫,使得疾病频繁发生。所以人们把雄黄做成雄黄酒,喝了之后,可以达到驱邪避虫避蛇的效果。

古代科学不发达,所以出现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但是,在科学繁荣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应该喝雄黄酒,否则可能会中毒。

雄黄其实是一种矿物,也叫鸡冠石、金石、石黄等。其主要成分为四硫化二砷,分子式为As4S4。四硫化二砷是一种不溶于水和盐酸的硫化物。而四硫化二砷在空气体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以氧化成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砷。砷是一种剧毒物质。如果人们误服,只需5-50毫克就能引起急性砷中毒。《水浒传》中潘金莲给武大郎的药里就有这个东西。

人们喝雄黄酒时,习惯于预热,使雄黄酒产生微量三氧化二砷。同时,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扩张血管,使三氧化二砷在消化系统迅速吸收,导致中毒,范围从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到死亡。即使没有急性中毒,从长远来看,三氧化二砷也会造成肝脏损伤。

据媒体报道,2014年端午节期间,福建福清游先生一家因饮用雄黄酒发生中毒事件,导致游先生父母双双死亡,因救治不及时导致其运动神经严重受损。此外,因饮用雄黄酒引起的中毒事件也经常见诸报端。

因为雄黄酒有一定的毒性,江浙一带的人会用绍兴黄酒代替雄黄酒。或在床下、墙角等阴暗处喷洒雄黄酒,避免毒虫的危害,不会直接饮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