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古代与现代过端午节有何不同,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古代与现代过端午节有何不同,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日期:2023-03-15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大家好,这里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今天,我给大家讲讲端午节的故事。欢迎关注。

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有些话你可能脱口而出就是屈原,粽子,赛龙舟。

是的,许多中国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包饺子,然后把饺子扔进水里,供神灵享用。

然而也有人说,不,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政治家伍子胥!没多久就有人说你们都错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介子推!

2005年11月25日,一件关于端午节的大事震动了世界——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让端午节成为韩国人类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个原本属于中国的节日是如何成为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这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没多久,中国的专家教授站出来澄清,韩国申请的是“gangneung danoje节”,不是“端午节”,端午节和我们的不一样。

古代端午节是什么节日?韩国的“江南节”是什么?端午节只在中国吗?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一窥究竟!

龙的信仰/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民间节日。然而,与其他节日不同,端午节的名字最多——据统计,端午节有20多个名字,包括:

端午节、崇武节、端阳节、端午节、崇武节、党务节、天中节、夏令节、艾节、五一节、菖蒲节、中医节、百草节、沐浴兰节、女儿节、午休日、迪拉节、正阳节、龙节、粽子节、节、诗人节、屈原节。

与许多名字相关的是端午节的不同起源——端午节的起源也是最广泛的。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说起端午节,我们必须从它的原名——端午节说起。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史记》中。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终,事之生之问题也”,也就是说,终即始。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年表,人子丑寅中午不申请酉酉海十二支,各占一个月,第一个月造寅,第二个月造卯,第三个月造辰。。。然后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每天都按照十二枝不断循环——端午节始于“午月午日”,意思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当然,后来南北统一定为“五五”。

古代的祖先以龙为图腾。他们不仅有“斩断文身”、“形如龙子”的习俗,还有“午、月、午”三日祭龙的活动。所以端午初,底色是祭龙。具体表现就是龙舟赛。

包括一切的

当然,除了龙的祭祀,端午节的底色还有很多!

端午节也叫“五毒节”。中国古代对“五”这个数字情有独钟,包括“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音”(宫商犄角之羽征)、“五方”(东南、西北、中)等等,都是从“五行”中诞生出来的(当然也有五毒(蜈蚣、蝰蛇、蝎子、壁虎、蟾蜍)。

在夏季端午中旬——中国古人把阴毛辰三月当作春天,把正午前的第三个月当作夏天,把神游虚三月当作秋天,把海子丑三月当作冬天——端午的午月是在盛夏,各种毒虫猛兽出没的时候,所以古代先民认为午月是“毒月”,端午是第一个“初五”,然后就犯了“初五”

因此,在这一天,我们必须吃五个有毒的蛋糕。在毒虫猛兽横行的月份,恶灵自然泛滥。我们再次见面的那一天自然是五反满满,所以端午节也叫“藏午节”。古人认为这一天充满了邪恶,所以孩子们自然要辟邪——所以很多孩子在这一天被送到奶奶家辟邪。

孩子们避邪。成年人呢?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驱邪的作用。端午节阳满,蒿草、艾草繁盛。于是大人只好把艾草菖蒲取下来,放在门口驱邪。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菖蒲节”和“艾草节”。当然,在古代,那些有权有势的家庭会选择在这一天在道观里演奏《平安卷》来祈求平安——这在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里有记载。

盛夏,天气炎热。因为“邪灵”,皮肤很容易生病。端午节洗澡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时候邪灵最盛。因此,许多人在这一天收集草药洗澡,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沐浴兰花节”。

吃粽子的来源

如上所述,当谈论端午节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如上所述,赛龙舟是为了祭祀龙。吃粽子怎么样?吃粽子的时候,不得不提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对内主张改革,对外反对强秦。然而,由于和王的昏庸,他们被流放到蛮荒之地。屈原听说楚国被秦国攻破了都城,非常沮丧,绝望之下,投汨罗江(主要流经江西、湖南)投河自尽。死后,精神不会松动。为了祭祀他,当地人决定把食物扔到河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梦中梦见了屈原。屈原说:“我很感激你送我的食物,可惜水里的龙全吃了。你可以用艾叶把米包起来,然后用五色丝线绑起来,让它看起来像菱角。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会认为它们是荸荠,所以不敢去抢。

从此,粽子诞生了。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

融合不同性质的事物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不服气。如上所述,有人认为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相传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但后来夫差听信谣言,疏远了伍子胥。看到夫差回山,伍子胥知道吴已经不远了,于是选择在五月五日自杀。他死后,尸体沉入钱塘江,河水波涛汹涌。周围的人都知道伍子胥的灵搬到了天上,所以都把它当作道神来崇拜,选择用粽子来祭拜道神。

当然,端午节也有祭拜介子推的。相传晋朝的儿子重耳出逃,身边的重臣介子推全程服侍。当重耳因饥饿而晕倒时,他从腿上割下肉来喂重耳。然而,当重耳升任要职时,因为轻视对名利的追求,他自动从绵山退休。为了逼他做官,重耳三面放火烧了山,希望他从一边跑出去。但是谁能想到介子推会抱着一棵树烧死它呢?为了纪念他,人们选择在端午节纪念他。

屈原,伍子胥,介子推。。。谁是正宗的端午节?其实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纠缠这个问题,我们将彻底失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大一统、兼收并蓄的文化——儒道佛三家为魂,中和百年之制为骨,下层的诗词歌赋和艺术技巧为肉!无论屈原、伍子胥还是介子推,都是中华文明中的先贤,其中蕴含的精神值得数百代人铭记。端午节祭祀这三个人,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爱国(屈原)、忠义(伍子胥)、自制(介子推)的敬仰。

韩国端午节从中国开始。

韩国Gangneung danoje节,很多中国专家纷纷跟风说是正宗的韩式风味,也有专家验证是只在Gangneung地区才有!我不这么认为。姑且不说韩国文化从何而来,中国韩国人过端午节就更不用说了。韩国人从哪里来?许多历史学家证实,朝鲜人(或朝鲜人)是从商朝末年开始的,当时商朝灭亡,周武王将姬子割让给朝鲜。韩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变体。

先不说韩国的端午,就说韩国申请世界遗产的岗内宫大野节,不仅和中国的端午是同一天,更重要的是,它所崇拜的神——包括大干岭山神、大地、山洞(韩国村落的意思)、黄成(岗内宫的师妹,也叫郑谷,神话人物)、金毓信等十二位真神——基本都可以归为山神。祭祀礼仪——“儒家礼”和“巫礼”,其中儒家,不用说,是儒家的变种;后者基本上可以归为道教崇拜的万物有灵论——同样来自中国!

因此,可以说韩国的港江节是中国端午节的变体。和中国的端午节一样,它包含很多内涵,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万物的尊重。

事实上,不仅韩国庆祝端午节,越南也庆祝端午节,端午节也起源于中国。

端午节包括几大内涵,如天干地支编年史(午、午、月、日)、二十八星(七为一象,共四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易经(第五卦“天上飞龙”)。同时包含了多种纪念屈原(爱国不屈)、伍子胥(忠义)和介子推(清解自律)的精神。

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呼唤和谐精神!端午节,一个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和谐与多元的节日,正在全世界昂首阔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