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创作意境是什么
今天的古宫历史网小编带你领略魏晋南北朝山水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以描绘山水自然风光为主的绘画。它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认为是自宋代以来最具中国特色的绘画分支。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宋本)
魏晋南北朝提倡“清谈”,清谈之风以道家玄学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因为提倡无为而治、回归自然,独立的山水美学和山水画创作意识应运而生。因此,在探索山水画的美学基础时,我们自然会回到老庄的人生哲学。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宋本)
可以说,老庄人生哲学的智慧在中国山水画中熠熠生辉,“道”的规律已经渗透到中国山水画中并与之一起成长,成为山水画发展的核心精神。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宋本)
道家创始人老子崇尚自然,热爱山水,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求“道”的规律和法则。“天地之法、天道之法、天道之法、自然之法”是老子的核心思想和命题。“道”是万物之源,是老子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道本身就是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切自然事物的本来面貌都不加修饰。道创造万物,但尊重自然万物的个体真理和真性情,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发展。
隋战子前友春图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文人士绅在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回归自然山水探寻人生价值,以“自然、无为、清谈、空”的道家思想为精神需求,以“清虚静信”的方法论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故宫博物院藏五代东元潇湘图
老子提出了“虚静”的精神境界,而庄子在继承老子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变得更加超然自由。他的美学思想注重生命的自由,在庄子看来,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是生命的本质。同时,庄子还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他“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想达到一种超越自然表象,物化为我的境界。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米友仁云山墨戏
这时的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山水,而是带有个人生活情怀的山水。这种“拟人化”的景观被升华为“精神景观”。 庄子的审美目的是启发人们从有限的境界中寻求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许先生说:“庄子对世俗世界的平淡,对超越世俗世界的苛求,会不自觉地使人要求超越俗世,回归自然,积极追求自然。』
郭,石平原,北宋,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士人试图通过庄子的“坐禅”“坐忘”,保持一种纯粹功利的心理状态,摆脱肉体的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从而使自己融入自然环境,领略天地之美,达到“忘物忘我”的人生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景观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和情感。因此,在山水画的自觉创作中,其创作者自然追求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