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莆田人过两次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莆田人过两次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日期:2023-03-22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莆田为什么要花两年时间?莆田“越来越老”的历史渊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

莆田人过两次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一度的节日。过年的时候,你可以得到一年中最长的假期,和家人团聚,见到很多久违的亲朋好友。但是,对于莆田人来说,一年可以过两次春节。发生了什么事?莆田人两次过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过年习俗的?

莆田从明朝开始就有独特的民俗,过年要过两次,分别是30周年和4周年。莆田初四(有的地方是仙游初五)和大年三十一样,会是一个规模同样宏大的新年。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侵华日军入侵莆田,四处杀戮掠夺,直到次年正月初一被祁家军击溃才返回。由于各家都去外地避难了,过不了大年三十,所以决定初四晚上补上。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约定将除夕和正月初四作为“除夕”庆祝,也称“当年”。时至今日,很多在外地工作的莆田人,总能把工作拖到大年初一,想方设法拖到大年初一,以此来纪念400多年前这段真正惨痛的历史。

这种特殊的过年方式,无论莆田人在哪里生活工作,都遵循这种习俗,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在莆田有这种习俗的地方。

莆田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由于历史原因。农历二年后的习俗,一般来说,最初只是“兴化府”,即流行于今天的莆田市(四区一县)。如今延伸到大部分使用莆田话的地区,以及居住在外的普济人;现在连在莆田定居工作的外地人(比如中铁二局的很多临时工)都入乡随俗。

除夕夜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要办年货,贴春联(一般传统是白额春联,原因另说)。除夕夜,全家人围着灶台吃团圆饭。

正月初一:莆田人称之为“正月初一”,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去踏青、春游、访友,或者参加各种活动;

正月初二:【南丰友情提醒:莆田人不喜欢初二在家走亲访友,虽然我不住莆田,但也拒绝朋友初二来访】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但如果初一在亲戚家过夜,就另当别论了;

正月初三:正常春节假期,可以去朋友家玩;

正月初四:这是莆田人一年中最大的一天(绝大多数,有些地方是初五),相当于除夕,炉子盖一次。莆田人俗称“变老”,春联除外,一般比除夕更隆重热闹。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的正月初一,但在当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一般在正月初六开始上班,所以现在不是很隆重。

正月初十至二十:元宵过后,以及闽南大部分地区,莆田人有扰元宵的习俗;不同的是一般不固定在正月十五。但不比闽南地区热闹,这也是我每年元宵回老家的原因。

莆田古称兴化,是八闽古宅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被誉为“文学名邦,海滨邹鲁”。古兴化府,由莆仙、莆仙两县组成,拥有2000多名进士,是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之州。不仅如此,莆仙当地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独具特色,极具代表性,其中不少还保存至今,成为莆仙人津津乐道的精神财富。

莆田几乎每年都有民俗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莆田入选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9个项目,涉及传统艺术、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四大类。它们是棒骨洞,春节庆祝除夕的习俗,西安的孔海节,娘的信仰习俗,公户的信仰,兴化米粉制作技艺,铜铸胎捏珐琅技艺,仙游竹刻,仙游绘画技艺。

春节对普贤仙人有双重意义。普贤仙人更注重传统意义上春节之外的另一层含义,即“变老”。在莆田,除夕夜过后,正月初四或初五,莆田人会隆重地再次“老去”。莆田“老去”的习俗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代代相传了400多年。这种习俗将抗日英雄的史诗历史与传统民俗相结合,自然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