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草原独特的艺术文化-蒙古长调

草原独特的艺术文化-蒙古长调

日期:2023-04-05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草原独特的艺术文化-蒙古长调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草原独特的艺术文化-蒙古长调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音乐都很熟悉。蒙古人的生活环境一直是地广人稀,再加上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所以会让他们对爱情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的一种艺术文化。那么,你对这种艺术和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让我们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寻找答案吧!

长调的艺术特征

听一首长调的牧歌,就像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向大自然诉说经历。这种艺术境界被许多音乐学家和歌手称为“天籁与心音的完美统一”,美学家则称之为“人与自然的高度自由完美统一”。只要一个人领唱长调,三五个人不停地弹低音,就会有一种庄严、雄壮、壮丽的气势。而一首马头琴民谣独唱《走马》将会让人应接不暇。这两者都能让人有一种恢宏壮美的体验。

长旋律绵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少言多,气息悠长,旋律很有装饰性(如前倾音、后倾音、滑音、回声等。),尤其是“诺尔古拉”(蒙古语音译,曲折音或装饰音)形成的多彩唱法最具特色。

长调的传承与发展

在长调艺术史上,长调大师辈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王哈扎布以“草原抒情男高音”的身份蜚声海内外,他在小黄马的高音区演唱令人惊艳。1955年,“长调歌曲之王”银豹·德利格尔以一曲《辽阔的草原》获得世界青年和学生节金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世界级音乐大师和青年。评委之一、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称他为“难得的民间女高音”。

上世纪70年代末,年近古稀的鄂尔多斯长调民谣歌手杰姆苏震惊北京舞台,在乐理界、声乐界、教育界引起轰动和惊叹。许多专家乐于称赞它为“草原美声”。他被邀请到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演讲,著名声乐家沈翔到场聆听他的演唱。90年代初,80多岁的jamsu还在演唱,充分展示了他扎实科学的唱功。这充分说明,长调歌唱艺术不仅有其独特的审美本质和风格,而且有其独特的、科学的歌唱技巧。

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界的民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重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蒙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登该名单。中蒙联合申遗的成功,足以显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文化遗产不可估量的艺术性和世界性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草原独特的艺术文化-蒙古长调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想要钻研更多的历史相关内容,我们推荐你关注古宫历史网。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详尽的历史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让你更好地理解过去,开阔视野,以及深化你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