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化 > 《特战荣耀》毒贩为什么会同意交换人质

《特战荣耀》毒贩为什么会同意交换人质

日期:2022-04-14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特战荣耀》燕破岳差点栽在犯罪分子手上。为了打击猖獗的边境贩毒分子,燕破岳所在的特勤连被安排与公安机关进行联合作战。这是燕破岳第一次执行实弹作战任务,同时也是他第二次和贩毒分子交手。毒贩因为同意交换人质,被燕破岳成功反杀,那么为什么毒贩会同意交换人质呢?

在上一次的交手里,燕破岳因为缺乏实战经验,被老奸巨猾的刑天算计,失去了俘虏。而在这一次的交手里,燕破岳再次吃了同样的亏,不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私自更改作战计划,导致犯罪分子受惊变更了逃跑路线、挟持了人质。还因为疏忽大意,与萧云杰在持枪的情况下被歹徒的假意投降近身,拖入到白刃战里受伤。

更让观众看得揪心的是,在围堵困在二楼的歹徒时,燕破岳为了将功补过带伤上阵,忽视了受伤后行动不便的身体情况,险些在拯救人质时被持枪的歹徒击中。如果不是因为班长张天扬舍身相救,从敌人的射击角度不难判断出燕破岳恐怕难逃一劫。然而身为指挥官张天扬却因此伤重昏迷,导致作战小队陷入混乱,让歹徒有机可乘。

不过,这次的歹徒显然也是“菜鸟”,虽然同为亡命之徒,但狡猾的程度比刑天低了不少。他们在挟持了儿童和妇女,还有皮卡能用于逃亡的情况下,居然答应了我方用燕破岳和水库大叔交换人质的要求,这显然是非常愚昧的决定。毕竟儿童和妇女怎么看都要比大兵和男性力量小,挟持后发生反抗的可能也相对较低。后续剧情也证明了这点,如果他们一直挟持儿童和妇女,就不会被燕破岳成功反杀。

为什么歹徒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经验不足”,徒有凶狠。

从他们的对话可以得知,这个以阿龙为首的三人小队,是为了“出风头”擅自行动的。他们并不是运送自己的“货物”,而是受红蝎所托,顶着被我方发现的风险摸索新路线。

阿龙的大哥并不想弟弟冒险,一来红蝎是“疯子”不可信,二来暴露风险太大,容易被抓。无奈阿龙一心只想着出名,并没有听从大哥的建议,带了两个小弟就出发了。从对局势的判断上就能看出,阿龙是个经验不足、徒有凶狠的亡命之徒。因此,他在被特勤连围堵后虽然挟持了人质,却没细想什么类型的人质更有利于逃亡。

另外,在与燕破岳的交手中也能看出阿龙的应变能力略逊一筹。

阿龙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放任燕破岳独自留在车里,给了对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反抗。相反,阿龙的哥哥即使被突然挟持了,也能不慌不忙地先用语言分散燕破岳的注意力,再用枪打穿自己的身体并击中了背后的燕破岳,真叫一个狠。

什么是悍匪,什么是“菜鸟”,对比之下一目了然。

其二,报仇心切,冲昏头脑

阿龙在水库挟持人质时,明显看出对燕破岳有强烈的恨意。他在和我方火拼时,对燕破岳的关注度异常地高,不仅想当场把对方击毙,在交换人质后还直言“你注定要死在我的手里”。为什么阿龙会对燕破岳有如此强烈的恨意呢?这和他们第一次交手时,燕破岳杀了他的兄弟有关,因为从阿龙哥哥对待兄弟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很注重手足情的犯罪团伙。

阿龙哥哥为了追捕逃跑的燕破岳和水库大叔,带领手下深入了红蝎的领地,却不慎中了红蝎布下的致命陷阱,导致手下出现伤亡。作为亡命之徒,又在不熟悉的区域作战,他本应保留最多的人手在身边,直接抛弃伤员。但阿龙大哥却选择分散人手,留下部分人照顾伤员和处理死者后事,可见他们很讲“义气”。

阿龙作为弟弟,显然也继承了哥哥讲义气,因此在亲眼目睹燕破岳杀害了自己的手下时,恨不得要把对方煎皮拆骨。正因如此,他才被仇恨冲昏头脑,答应了燕破岳交换人质的要求。讽刺的是,阿龙两兄弟“讲义气”的特点反倒成了让他们送命的原因之一,真是命运弄人。

其三,利欲熏心,蒙蔽理智

阿龙与手下把燕破岳和水库大叔挟持到边界后,本来有充足的时间撕票并逃走。但自以为稳操胜券的阿龙却没有听从手下的建议,表示“当兵的留下,还能卖两个钱”。军人的身体肯定要比普通人健康,阿龙不仅想复仇,还想做残忍的买卖,真是太贪婪了。但也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才让燕破岳有了足够的时间挣脱束缚,并最终成功反杀两人。

综上所述,实战经验不足的燕破岳这次之所以能死里逃生,除了因为队友舍命相救、水库大叔不抛弃不放弃以及恰好遇到猎豹突击队外,更因为刚开始挟持他们的歹徒犯了三点错误。正如猎豹队长秦锋所言,如果他这次遇到的是以刑天为首的红蝎,怕是早已遭遇不测。

希望燕破岳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能吃两堑长两智,尽快蜕变成真正的兵王吧!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