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影视文化 > 《中国通史》全集剧情分集介绍

《中国通史》全集剧情分集介绍

日期:2024-07-05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最近热播的《中国通史》吸引了无数粉丝的注目,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屡创高收视率,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反转与曲折交织的情节画面,就在最近关于《中国通史》全集剧情分集介绍观众们也在议论纷纷,那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中国通史》第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集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中国通史》第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集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中国通史》第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集

黄河流域成为人类良好的栖息之地。当时的汾河谷地宽阔平坦,青草茵茵,森林连绵,河滩草甸上奔驰着鸵鸟、野马、原始牛、大象和鹿群;湍急的河流中鱼群在游荡,有青鱼,也有长达1米多的鲶鱼,湖边和水中是清晰可.. ...

《中国通史》第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集

作为中华文明的徽章象征,龙是当仁不让的。而龙的造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东北的红山文化,很可能是8000多年前最早的玉玦造型演变而来。

《中国通史》第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或可称为初始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王国,王国以后,通过专.....

《中国通史》第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中国通史》第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集

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新的中原王朝,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为统治中心,起初以亳为都城。商朝中期的时候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叫殷朝。

《中国通史》第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集

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吕尚就曾在朝歌以宰牛为业,又曾在孟津卖饭。

《中国通史》第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集

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中国通史》第1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0集

周公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初政治家。武王在灭商二年后去世,「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又自己摄政,以致引起管蔡之乱,纣之子也乘机联兵复国。周公于是东征,前后三年,平定三监之乱,彻底征服殷族,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中国通史》第1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1集

最后的周天子——周赧王 周赧王,名姬延(公元前?~前256年)。周慎靓王子。慎靓王死后继位。在位59年,病死。葬于牵水北岸(今陕西省陇县),一说葬于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县)。 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韩、赵、魏),向中原地区扩展。 

楚国于公元前306年灭越国后,几乎占有了整个南部中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众的大国,具有攻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有利条件。然而,由于吴起变法的失败,旧贵族势力的强大,阻碍了楚国的发展,成为秦国攻击的对象。为了抗秦,楚国和齐国结成了联盟。秦国力图拆散齐楚联盟,以便各个击破,于公元前313年派纵横家张仪赴楚,对楚怀王说,如楚国和齐绝交,秦王愿以商于(今湖南省浙川内乡一带)600里之地献楚。

《中国通史》第1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2集

西周自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

《中国通史》第1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3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通史》第1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4集

战国先后出现过三轮变法浪潮:第一轮是魏国李悝变法与楚国吴起变法,第二轮是齐威王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第三轮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及燕昭王变法。这些变法措施都涉及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四大基本方面。

《中国通史》第1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5集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中国通史》第1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6集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中国通史》第1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7集

秦孝公时期重用异国谋士商鞅进行变法,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渐渐强大起来,到秦始皇时,已具备统一六国的物质基础。

《中国通史》第1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8集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国通史》第1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9集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中国通史》第2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0集

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

《中国通史》第2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1集

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史书上记载:老百姓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百姓死者过半。

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面对着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了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君主专制社会经济成为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

《中国通史》第2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2集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中国通史》第2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3集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

《中国通史》第2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4集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继续实行汉武帝以来的政策,着力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汉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中国通史》第2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5集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中国通史》第2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6集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

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中国通史》第2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7集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通史》第2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8集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桓帝时,宦官当权,政治黑暗。受到宦官压抑的官员,为挽救东汉王朝的统治,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集团,品评人物、裁量国政,从舆论上给宦官以巨大的政治压力,时人称之为“清议”。宦官遂诬告清议派领袖李膺、陈蕃和诸生徒结为朋党,诽谤朝廷。延熹八年(166年),桓帝下诏逮捕李膺等200余人,并称之为“党人”。

《中国通史》第2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29集

黄巾之祸,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中国通史》第3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0集

东汉王朝的土崩瓦解,揭开了三国大戏的序幕。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夷陵之战是这个格局的最后定型。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何以能脱颖而出?

《中国通史》第3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1集

治蜀伊始,改善与东吴的紧张关系成为当务之急,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成功说服孙权与曹魏政权断绝藩属关系,转而与蜀汉结为盟友。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从大局出发,审时度势,说..

《中国通史》第3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2集

司马氏应运而起,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西晋王朝。但西晋并没有创造真正的太平盛世,短暂的纸醉金迷之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相继爆发,西晋的统一仅仅维持了不到40年,中国再次陷入大分..

《中国通史》第3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3集

魏晋之际政治斗争异常复杂,一些知识分子为躲避大规模政治清洗,纷纷佯狂避世,步入竹林这方净土以韬光养晦。其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七贤的出处志向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选择了在竹林饮酒来躲避政治风险,酒..

《中国通史》第3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4集

东晋历史上的王导、谢安家族,文韬武略、风流蕴藉,与皇权共治天下。东晋王朝,就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家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门阀大族互相牵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专制皇权,激发了魏晋...

《中国通史》第3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5集

梁武帝萧衍兴起于南齐末年,于乱世中披荆斩棘,灭南齐昏庸政权,时望所归,登位天子。执政期间,他勤勉不辍,改革弊政,大兴文治。尊崇儒学,提倡礼乐,发展佛教,经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梁武帝终于将南梁带向繁...

《中国通史》第3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6集

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割据势力之间战争不断,在纷扰中崛起的鲜卑族政权最终统一北方,建立了中原地区第一个相对稳固的少数民族政权。而北魏孝文帝则是在这一大变动中居功甚伟。本集讲述北魏孝文帝作为一..

《中国通史》第3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7集

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消灭北齐。578年,..

《中国通史》第3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8集

太平二年(公元557)十月,陈霸先晋爵为陈王,以扬州的会稽、临海、永嘉、建安,南徐州的晋陵、信义,江州的寻阳、豫章、安成、庐陵等二十个郡建立陈国。

《中国通史》第3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39集

佛教在中华大地绽放璀璨的初期历史。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之际,时间跨越三百六十年,这一黑暗的中古时期,政权更迭山河零落,却是文化思想的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中国深...

《中国通史》第4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0集

杨坚家族出自北魏时期的北方六镇。六镇集结了北魏抵抗柔然的军事主力,随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军将远离了政治核心,地位开始沦落。在严酷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下,六镇军人建立起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的军事集团…...

《中国通史》第4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1集

隋炀帝继承了父亲隋文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不断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政治制度上,规定地方官各有任期,期满不得连任,以此牢牢控制地方官任用之权,防止地方官员和当地豪强互相勾结。同时裁撤郡县和冗员,精...

《中国通史》第4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2集

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逼父,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他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广揽人才、善于纳谏、强调法治、重视农业、发展人口、稳定边疆、四夷来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唐..

《中国通史》第4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3集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以超常的政治魄力锻造了一段独一无二的历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她又以世所罕见的勇气和智慧突破了世俗、突破了宫廷、突破了男..

《中国通史》第4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4集

公元173年,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的宫廷政变阴谋,成为大唐的第六任皇帝——唐玄宗。之后,他广纳贤才、根治乱象、重整朝纲、发展文化,经过30年的精心治理,使唐王朝迎来自“贞观之治”后第二个太平盛世——...

《中国通史》第4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5集

唐玄宗经过30年励精图治,大唐王朝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文化兴盛,盛唐气象喷薄而出。然而,盛极而衰,唐玄宗晚年松懈,忠臣被逐、奸臣当道,终于酿成一场民族大劫难——安史之乱。经过这场战乱,唐..

《中国通史》第4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6集

宦官的腐败也怵目惊心,宦官本为刑余之人,但一些大宦官却竞相迎娶妻妾,收养义子,建立起世代相传的宦官家族。朝廷文武为寻找靠山纷纷向他们行贿,有些禁军将领为了求得节度使之职,不惜以极高的利息向富户借债,来贿赂宦官,当上节度使之后,就大力搜刮民脂民膏来还债,当时民间戏称之为“债帅”。

《中国通史》第4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7集

唐朝时,吐蕃攻破长安,并把长安的水利系统破坏了,至此以后长安就失去了作为国都的资格。

《中国通史》第4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8集

公元763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又发生了一件堪称奇耻大辱的大事。这年十月,吐蕃大将达扎路恭(汉名马重英),竟然率军长驱直进,攻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怆惶出逃陕州。吐蕃于是立早年入吐蕃和亲的金城公主之侄、广武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停留十五日后,引兵西退。直到十二月,唐代宗才回到长安。

《中国通史》第4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49集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至今仍流光溢彩。“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通体洁白如玉”玉门关,“大漠地质博物馆”雅丹地质公园等,无不向世人展示着敦煌的广漠风情和神秘气息。

《中国通史》第5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0集

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

《中国通史》第5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1集

隋唐统治者重视宗教对巩固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隋炀帝时,就奉行佛、道并重的宗教政策;唐高祖武德八年(625)确定了道先、儒次、佛末的三者次序;唐太宗再次申令道先佛后;唐玄宗时,道教达到极盛,但同时又封孔子为文宣王;武则天一度偏尚佛教,使佛教达到极盛。

《中国通史》第5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2集

公元581年,原北周大臣杨坚篡周自立,建立了隋朝,最终结束了为期160余年的南北朝。隋朝初期,由于隋文帝励精图治,所以国家逐渐摆脱了贫弱的局面。然而,继位的隋炀帝越到后期却日益走上了豪奢与腐败之路,最终,在江南的烟雨中,他一手将大好的隋朝江山推下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中国通史》第5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3集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中国通史》第5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4集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中国通史》第5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5集

宋代政治架构,一言蔽之,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理解与认识宋代官僚政治体系的关键。皇权、相权、台谏之权,构成宋代中央政府中的三角,三者互相限制,又互相倚恃,形成“共治”架构。

《中国通史》第5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6集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中国通史》第5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7集

《中国通史》共有100集,每集45分钟,在创造过程中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以时代演进纵向贯通,以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展示华夏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令世界了解完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系统全面地讲述中华文明历史。

该片以展现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为创作主线,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时代演进纵向贯通,用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道路,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全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站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程。

《中国通史》第5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8集

宋徽宗是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当了皇帝的,既无思想准备,也未经过必要的历练。还在藩邸时,他就对亲王宗室的主要功课儒家经典、史籍不很爱好,倒是对笔墨丹青、蹴鞠骑射等怀有浓厚兴趣,斗鸡走狗,无所不通。驸马王诜的听差高俅,也因蹴鞠功夫超群而成了赵佶的亲信家奴。

《中国通史》第5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59集

西晋灭亡后,司马氏的政权东移,偏安于东南,史称东晋。东晋的统治,几乎是与十六国相始终的。

《中国通史》第6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0集

《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

《中国通史》第6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1集

宋初统治者为了稳定新朝政局,政治上仍取现实主义的态度,制度设计延续了五代以来防弊的惯性并达到曲尽其详、无微不至的程度。特别是宋太宗对外进取迭遭挫折之后,注意力全面转向了内部。

《中国通史》第6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2集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通史》第6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3集

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出现于4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以后(即至明代)契丹一词不复再见于史,历经约1000年。他在祖国历史上的影响和作出的贡献,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民族之一。

《中国通史》第6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4集

西辽(1124年~1218年)是古代契丹族建立的国家。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第二契丹王朝。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朝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字重德。西辽的开国君主耶律大石建国号为“辽”,以表示沿承辽朝,因别于先前耶律阿保机所建的大辽,被称为西辽。

《中国通史》第6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5集

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汉名旻,女真族,是完颜劾里钵和拿懒氏之子,金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金朝灭亡辽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

《中国通史》第6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6集

金朝时期,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金朝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

《中国通史》第6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7集

由契丹和女真族分别建立的辽、金王朝,其文化发展脉络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共同或接近的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及接受汉文。

《中国通史》第6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8集

夏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蒙古第一次向西夏显示强大的武力。三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收纳了蒙古仇人,率兵攻破力吉里寨(即应里县),并且纵兵瓜、沙诸州进行掳掠。西夏统治阶级对蒙古军队的突然进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

《中国通史》第6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69集

蒙古的兴起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这个部落大部分人向西迁移,这逐渐河流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融合。语言受突厥语的影响向蒙古文字发展,经济生活也受突厥语族的影响,从游牧过渡到以游牧为主。

《中国通史》第7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0集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拖雷的二儿子(成吉思汗铁木真最疼爱的孙子),元宪宗蒙哥的亲弟弟,从小致力于“文治”,蒙哥大汗时,他被授命于漠南汉地。蒙哥在进军四川的途中病逝于钓鱼山下后,忽必烈成为新的大汗,开始了他成为元帝国创立者和中原第一位蒙古族皇帝的辉煌一生。

《中国通史》第7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1集

该制度的实施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大都地区正常开展农业生产的空间条件,又实现了牲畜在大都和上都之间的轮牧,为牲畜的夏季生长和冬季生存提供了最大保障。两都巡幸制度在维持和强化大都地区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实现了 农牧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中国通史》第7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2集

八思巴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在忽必烈和王妃察必可敦及众大臣面前刀截自己身体四肢,证明他受五部佛护佑,使忽必烈、王妃及众大臣坚信他断证功德高强。

在忽必烈被蒙哥汗怀疑并钩考时,八思巴为忽必烈烧施即火祭息灾祈福,求得平安。据传,八思巴作法,呼风唤雨,保佑忽必烈千军万马,在六盘山等战役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虽然八思巴没有直接参加忽必烈灭南宋的战争,但元朝“天兵飞渡长江,竟成一统,实赖帝师”暗中作法相助。

《中国通史》第7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3集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中国通史》第7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4集

马可·波罗,根据其本人自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下关于其本人经历的描述,均来自《马可·波罗游记》,其关于中国的经历的描写,在中西方史学界尚存有一定争议,而且争议双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来过或者未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是13世纪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自称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通史》第7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5集

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

《中国通史》第7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6集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中国通史》第7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7集

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迁都北京,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中国通史》第7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8集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中国通史》第7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79集

尽管议会内阁制将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减低了内阁与国会间冲突的机会,而且有较总统制为佳的党纪及政党组织,全球的民主国家,也多系实行议会内阁制。但议会内阁制本身却不一定能确保政府施政效能良好,也不一定能杜绝独裁、漤权的情事发生。

《中国通史》第8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0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

《中国通史》第8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1集

王阳明的哲学主体是“心本体论”,也就是说,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脑子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或者是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中国通史》第8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2集

提起明代的海疆与对外贸易,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下面几个词:倭寇、郑和、海禁、戚继光。 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些词汇更为生动。在蓝色的海岸线上,这个王朝的所有特点都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无论是优势还是弊端。

《中国通史》第8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3集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中国通史》第8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4集

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使中国和西方得以进行较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耶稣会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年轻修会,却能成为当时天主教修会在中国传教最为成功者,与修会的自身内涵紧密相连.本文将尝试从欧洲背景和耶稣会自身状况两个方面来分析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背景。

《中国通史》第8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5集

北方连年战乱,大多荒废南方土地更肥沃,且气候适宜,适于耕种,尤其可收两季。北方沙漠化在明清已经开始严重,南方人口多,水网发达,尤其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向京师运送物资更方便。明朝部分开放海禁,清则有广州等口岸,也就是说,政策较开放。

《中国通史》第8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6集

16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一个从中世纪那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向以货币、市场和商业交换为基础的更自由的、更具流动性状态迅速而集中的转变。无独有偶,这样的一种巨变,在16世纪下半叶的明代中国也在上演。白银打破了原本在自然经济环中人们的心理平衡。以货币为核心的交换介入全部的社会关系后,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观念。

《中国通史》第8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7集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中国通史》第8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8集

满族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其先世为肃慎人,早在西周时期,就主动向中央王朝纳贡,西周天子也亲切地称肃慎人所在地区为本朝的“北土”。肃慎人的后裔在汉代被称作挹娄人。南北朝时期,挹娄人被称作勿吉人,发展为七大部落。隋唐时期,勿吉人被称作靺鞨人,仍为七大部落。

《中国通史》第8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89集

宪宗初即位,倚用李贤等阁臣,为“夺门”之变重订是非,换来了朝臣的支持和政局的稳定。但不久之后,宪宗即怠于政事,习学道术,在宫中淫乐,长久不理朝政,不召见大臣。万贵妃与内宦、阁臣等在无所作为中保持着局势的平静。

《中国通史》第9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0集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TW。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中国通史》第91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1集

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中国通史》第92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2集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中国通史》第93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3集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

《中国通史》第94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4集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

《中国通史》第95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5集

中日两国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都选择了走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从而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场运动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

《中国通史》第96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6集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通史》第97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7集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中国通史》第98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8集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中国通史》第99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99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

《中国通史》第100集分集剧情介绍

《中国通史》第100集

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使清王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泱泱中华身罹奇祸,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甲午战争是大清帝国走向衰败与没落的重要转折,辛亥革命则宣告了中国帝制的终结。

小编在此为大家揭开了有关《中国通史》全集剧情分集介绍的种种疑惑,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如果您还对最新的影视新闻感兴趣,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会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的更新。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