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1908年剃头三十文 梳辫二十文
日期:2018-07-2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旧时,成都人称理发为“剃头”,称理发师为“待诏”,称理发店为“待诏厂子”,除了固定的“待诏厂子”外,还有可流动的剃头担子。
据《成都掌故》中介绍,旧时,成都人称理发为“剃头”,称理发师为“待诏”,称理发店为“待诏厂子”,除了固定的“待诏厂子”外,还有可流动的剃头担子。民国初年,剃头担子最集中的地方在东南西北四城门侧边及东较场、城隍庙内,还有一些剃头担子不时流动在偏街僻巷。剃头担子一头做了一个小口白铁的蓄水池,面上恰恰可以放一只洗脸盆,靠边竖立一根木柱,插在木头之中。另一头则是前来剃头的人坐的矮短凳和一把高条小桌、一个可装剃头用具的箱子。
在《成都通览》中记载:“理发即剃头铺也。据警局戊申年之调查,成都剃发铺共六百一十九家,每梳辫一次二十文、三十文,每剃发一次三十文、四十文不等。若小娃剃头,则十文可给。”按照推算,戊申年指晚清1908年,也就是说在当时,剃头需要三十文,梳辫需要二十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精彩文章